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孙洪魁先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楚华卫先生,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王德朝先生,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促进中心主任刘红
我们继续召开“2024德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期中答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今天,我们邀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孙洪魁先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楚华卫先生,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王德朝先生,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促进中心主任刘红女士出席,向大家介绍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和下一步打算,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工信工作的持续关注和大力支持!下面,就上半年工作总体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工信局全面落实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工作部署,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塑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有效促进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工业经济顶压前行、稳中向好。今年以来,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压力,我们坚持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不动摇。一是工业运行总体向好。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33个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增加值保持正增长,增长面超八成。二是工业效益持续改善。1-5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6.75亿元、利润73.1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08%、16.08%。营收利润率达5.06%,高于全省(3.76%)1.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5位。三是工业生产步伐加快。6月当月完成工业用电量17.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1%,工业用电量持续回升。
二、产业“四化”多点开花、质效明显。一是加快高端化引领。新认定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6家,居全省第1。175个项目入选省技改重点导向目录,居全省第2,半年开工率达到92.57%;130个项目入选工信部第一批工业领域技改和设备更新再贷款项目清单,居全省第2。二是加快智能化改造。累计培育省级晨星工厂271家,居全省第1;打造“工赋百景”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试点项目4个;新增培育3个省级“产业大脑”;3个园区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居全省第1。三是加快绿色化转型。压减钢铁、地炼、焦化等行业产能近1400 万吨;新培育市级绿色工厂30家、园区8家、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2家企业纳入省级废钢铁加工“白名单”。四是加快集群化布局。新增认定3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累计达到10个,居全省第3。培育新材料产业2个省级支柱型雁阵集群。
三、企业矩阵固本拓新、融通发展。一是企业成长活力持续增强。拥有规上工业企业2270家,推动52家公司实现“小升规”。二是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拥有1300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46家,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76家。全市84项产品产能、市场占有率列全国或全球第1,43项制造工艺全球领先或国内首创。三是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不断深入。优选69家链主企业和169家关键企业,开展融链固链活动,累计打造9个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产业大脑,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四、新质生产力发展追“新”逐“质”、未来可期。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新建5G基站1063座,鲁北大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建设运行。二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我市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投资项目数居全省第2,半导体封测项目行业排名全球第1,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产业化项目填补省内产业空白;先导科技激光雷达及光电器件项目实现我市第二代半导体产业布局。三是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全省首个AI中泽信北方电梯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建成运营;引进北京交通大学德州元宇宙产业创新园项目;培育省级虚拟现实公共应用体验中心2个。
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了“压舱石”“定盘星”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六届六次全会和上半年全市重点项目现场推进会精神,蹄疾步稳、再创佳绩。
一、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一是持续实施“技改一号”工程。高标准开展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推进175个省技改重点项目、150个市级重点技改项目投产达效。二是实施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打造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场景20个,新增省级晨星工厂200家。省级工业网络站点平台累计达到10个。三是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探索“节能诊断+技改提升+示范创建”绿色发展模式,推动废旧动力电池、退役光伏组件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培育一批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园区。
二、推动新兴起的产业“新树生强枝”。一是抓项目招引做大增量。聚焦有研等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积极开展横链招商对接。二是抓项目达产优化存量。推动12寸大硅片等重大项目达产达效,全要素保障8英寸硅片扩产。三是抓未来产业激活变量。推进大运河元宇宙产业创新园、智能机器人产业园项目建设,探索打造未来产业特色园区。
三、推动服务提质“厚植发展沃土”。一是深入实施服务企业发展“十百千万”工程,构建服务企业高效对接机制。二是持续强化创新融合应用。“一链三中心”搭建产业链创新平台,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00项左右。三是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注重分类遴选、分级培育,持续开展“融链固链”活动,着力提升企业获得感。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势下的“必答题”,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措施,请问市工信局将如何答好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的时题?
首先,感谢您的提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化的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主攻方向,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工作部署要求,聚焦主导产业,全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赛迪研究院报告显示,德州位列2023数字百强市第63位,连续三年入选数字城市百强榜。
前不久,国务院发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省工信厅也出台《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方案》,为系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下一步,市工信局将认真落实上级部署要求,联合有关部门,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点线面”同步发力,“大中小”一体推进,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
一是打造“点”上转型标杆。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扶持政策,优先推动数字化水平较高的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支持数字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开展数字化集成应用创新,通过“一业一标杆”示范带动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打造数字赋能典型案例、场景20个,新增省级晨星工厂200家。
二是引导“线”上链式改造。优化完善“用云量”指标体系,鼓励支持更多企业上云用云;“一链一平台”建设产业大脑,引领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对接,新培育省级产业大脑2个,省级工业网络站点平台累计达到10个;深入推进“一月一行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会,进一步推动企业“看样学样”,分行业推进企业流程不断迭代更新。
三是推动“面”上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利用数字技术提供集采供销等多项服务,畅通园区内数据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综合管理、智慧物流、安环监测、产业图谱等应用;加快培育一批高标准数字园区,新增3个以上“数字经济园区”、“工业互联网园区”等省级示范园区,全力打造“面”上样板。
首先,感谢您的提问!“万企升级”行动是我市服务企业未来的发展“十百千万”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全市范围内优选万家企业,分别建立“种子”“个转企”“小升规”“高企”“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和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库,用好科创、双创、中试等各类载体,推进研发成果向项目转化、成熟项目向市场主体转型。《“万企升级”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工作导引》印发以来,我们梳理企业全生命周期各项培育标准和配套政策,通过“政策宣讲团”,赴12个县市区举办政策宣讲会,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知晓率和惠及面。
截至目前,通过分类遴选、跟进服务、分级培育,我市1191家个体工商户完成“个转企”,202家企业纳入种子企业培育库,74家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库,556家企业纳入小升规培育库,市级上市后备资源企业达到143家。借力科创平台,全市参与重组1家省重点实验室,新申报1家省重点实验室,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3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12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932家,省级以上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8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大中小企业的梯次培育工作,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打造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
首先,感谢您的提问!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受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部分行业市场需求不足、重点企业政策性关停等挑战影响,承压较大,但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市场需求有所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助企帮扶力度不断深化等积极因素不断积累,总的来看,我市上半年工业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成绩来之不易。
一是高位推动,精准帮扶。实施服务企业发展“十百千万”工程。制定出台《一季度工业经济稳运行八条措施》《“千人联千企”聚力工业稳增长五项任务》,聚焦全市产值前20位和县市区产值前10位的重点企业,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带头进企业、解难题、促生产,保障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二是政策激励,提振预期。积极落实省级首季“开门红”奖励政策,以“真金白银”提振企业发展预期,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经省工信厅等部门联合评定,我市华鲁恒升、威讯联合半导体、华邑化工、和洋生物4家企业获得省2024年首季“开门红”奖励资金220万元,获奖企业数量较去年增加3家,居全省第7位,小组第3位,对推动工业经济稳定运行、引导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创新思路,精准挖潜。积极挖掘新增长点,形成194家制造业企业用电量情况、已竣工项目、已投产项目、2023年小升规企业以及61家预计年新增产值过亿元企业“五张清单”,积极挖掘增量,为实现工业经济稳增长提供更多实物支撑。
这半年以来,市工信局锚定“走在前、提质效”目标,持续聚力“头号工程”,突出抓好头部企业稳产、升规企业满产、增量项目投产“三个关键”,精准靶向施策,做好帮扶指导、跟踪服务,较好的完成了“双过半”任务目标。
(一)工业生产持续加快。6月份,工业生产持续加快,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位列全省第2位,较5月份前进4个位次;1-6月,同比增长8.4%,位列全省第10位,较1-5月前进1个位次。
(二)工业用电量持续回升。6月当月,全市工业用电量17.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1%,今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1-6月份,累计96.6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75%,降幅较1-5月份收窄1.36个百分点。
(三)重点行业回升加快。33个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增加值保持正增长,增长面超八成。18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16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及以上增长。化工行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20.6%,高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11.6%)9个百分点,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消费市场需求恢复带动健身器材订单增长,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连续7个月超15%,同比增长17.7%,高于全省同行业6.8个百分点,上拉全市1.3个百分点。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继续坚定发展信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做好“三个持续”,持续做好工业经济稳运行、稳增长工作,持续推进助企帮扶力度,持续落实好各级稳增长惠企政策,促进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近期,多地发布新一轮政策,在加大资金支持、加强要素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加快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全面展开,请问德州市工信局在推动本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可以介绍一下吗,谢谢。
首先,感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德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支持企业设备更新、技术升级作为本次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工作重点,积极引导企业参与设备更新行动,为企业增产扩能、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高度重视顶层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作,坚定不移把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作为拉动投资的重要抓手。召开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现场推进会,聚焦设备更新“三大需求”,安排部署重点工作,明确时间任务节点。
二是创新优化推进机制。建立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督导工作机制,摸清企业设备更新需求及供应底数,指导各县市区及重点企业科学制定更新计划。截至目前,共摸排设备需求企业262家,共需设备31207台(套);设备供给企业95家,多数产品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精准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供需对接,成功举办首场高档机床专场对接活动,逐步推动我市高端装备企业进入全国设备更新供应体系。组织开展全省生物发酵行业“设备更新”政策解读会,推进全市生物产业跟进行业设备更新引导方向,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我市企业竞争力。
三是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围绕高端化跃升、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本质安全提升、优质设备供给等“五大行动”,出台《德州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开展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储备项目申报,截至目前,共上报储备项目709个,总投资2092亿元。凯盛晶华“特种玻璃生产线个项目入选省级“技改专项贷”贴息支持企业名单。
四是扎实做好联动服务。联合市人行印发《关于做好金融支持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有关工作的通知》,对纳入工信部首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清单》的130个项目强化金融支持。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解决当前金融支持企业设备更新方面的难点堵点问题,面向企业推介市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及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领域的金融理财产品,进一步凝聚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政银企工作合力。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继续聚焦“五大行动”,联合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中央投资、税收优惠、专项再贷款等政策,统筹用好市级财政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切实以设备“换新”激发发展活力。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刚才,孙局长介绍了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和下一步打算,楚局长和2位部门负责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做了解答,请各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如需进一步了解情况,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系,电线。